1、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的教学重点,核心素养以育人为主旨,为了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必要能力以及关键能力。英语核心素养中主要包括优秀的品质、良好的英语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能力。在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保证学生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提升英语综合素质水平。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方式,在一定的语言社会情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一种能力。学生通过一定的课程学习,能够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英语语感和语言感悟意识,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英语语言的特点,并能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在特定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的表现还体现在能够准确理解口语笔语所表达的含义,对语言的表达具备一定的鉴别和赏析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知识的整合。而其又分结构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讲座中提到,在应用性知识中又要格外学生的注意语篇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能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不断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一定的课程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文化品格的含义较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品格指的是能够对中外优秀文化都具备一定的理解和认同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要做到文化全球化,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价值取向,认同优秀文化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和行为素养。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用自己的文化涵养,比较文化的差异性,取其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就先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做到自尊、自强、自信,实现跨文化沟通。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一定的课程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2.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1转变学生观念,提升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阶段,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在核心素养主题的带动下,教师的观念也应逐渐有所改变。由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是观念的改变,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经。小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原动力就是他们对于阅读材料的兴趣,如果学生对阅读材料毫无兴趣,或者他们对将要阅读的材料没有了解,这样的阅读活动则是无效的。比如:在童话故事“ugly duckling”中,这样的故事情节在孩子们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耳熟能详,那高年级的孩子对这样的故事情节已经没什么悬念可言,所以一开始可能就没有太多学习兴趣,但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思维水平又不一致,这样的不一致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失去兴趣,而这样的不一致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又屡见不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创编教材资料为合适的阅读资料,让学生从态度上转变,让他们喜欢上阅读。比如我们可以寻找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源,或者增加一些幽默元素,甚至创编新的故事,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我们提供的阅读资料情景有趣,内容丰富,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熟悉的故事或情景翻译成英文让孩子们阅读,我相信,学生阅读的态度也会变得很主动。
2.2构建思维导图,提升阅读速度
在此次的讲座中,王老师和孙老师都有提到很多平时案例中运用到的教学策略,其中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思维导图的运用。英语作为语言具有工具性又有思维性。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指导时,让孩子们流畅地阅读才不至于把文本碎片化,缺少对语言的整体性理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提出的。他认为:放射性思维是一种新的、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形式,而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所以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用恰当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整理信息,形成脉络,提升阅读的速度,加深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搜索信息,再组合信息,理解文本,学生通过适合自己思维水平的文本输入,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这样既能在无形中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做好准备,又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用英语阅读的信心。
2.3分层阅读目标,因材施教策略
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来讲,每个学生个体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王老师提到,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的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是学习理解层面?知识运用层面?还是迁移创新层面呢?分层目标,反过来教师可以借助分层阅读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这也是英语学习上的因材施教。在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初步的对英语文章进行阅读,前线感知文章大致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对文章部分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掌握英语文章真正的含义。在教师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的重要性,借助引导性问题的设置,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以有效的阅读,分析英语文章,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效率,提升自身英语阅读水平。另外,分层式阅读教学,不仅能深化英语教材阅读,还能拓宽学生英语知识掌握范围,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发散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2.4重视课外英语阅读,深化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课本的阅读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外时间,对其他阅读教材的情况。在孙老师的讲座中,分享了很多学校课外阅读的reading map和各式各样的reading log,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坚持阅读的好习惯。通过课内外英语阅读的结合,可以全面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从而促进阅读素养全面发展。那老师在学生课内外阅读过程中起着什么角色作用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关注学生阅读情况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兴趣导向,激励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规律。
总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培养,便是对素养进行相应的提升。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现状,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深化英语阅读课程。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构建良好的阅读教育环境,用好分层阅读策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英语知识掌握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同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了解世界,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让阅读像我们孩子的另一双眼睛,去探索文化,体验世界。
文: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