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家长

《收不掉的手机:如何预防电子产品引发的亲子矛盾》

时间:2020-12-24     阅读次数: 145 次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做好家庭教育指引,光明区教育研究院决定组织面向全区学生和家长开展团体辅导、公益讲座。

在其背景下,我校迎来了罗洁老师,就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预防电子产品引发亲子矛盾”的话题在我校报告厅开展讲座。

罗洁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便来深圳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就职于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凤凰学校,也是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站咨询师,有非常丰富的心理教育经验,尤其擅长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曾师从台湾师范大学林旻沛。



即使讲座于周三工作日晚7点举行,都阻挡不了家长的热情,家长的重视给予学校心理工作巨大的鼓舞。



讲座伊始,罗洁老师用现场互动的方式,让家长体会孩子玩手机的快乐以及在一旁看孩子玩手机家长的煎熬。使家长明白对于孩子玩电子产品问题宜疏不宜堵。



接着,罗洁老师通过科学的问卷评分方式界定了玩电子产品的严重程度,让家长了解沉迷于电子产品及上瘾的区别,不随意给孩子贴上“上瘾”的标签。同时,罗洁老师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解释了上瘾背后的脑机制,让家长了解到,若沉迷的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可能会引起上瘾。

最后,罗洁老师为‘预防孩子过度玩电子产品’给予了以下建议:


一、 温暖支持

在情感上关心、支持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 行为管控

家长应注意,不要等到与孩子发生冲突时来教育孩子,发现孩子沉迷于手机于是产生冲突时,家长应多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等到与孩子关系好时再开始对孩子进行沟通、开始行为管控。具体方法如下:

1 让孩子在客厅或家长能看到的地方玩电子产品

2 给孩子买电子产品时定好上网时长

如,2岁之前不要碰电子产品,小学1年级每周不超过1个小时、初一每周不超过7小时等,具体参照CNNIC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3 手机监控

学做现代家长,利用手机的软件,如“格雷盒子”等,给手机开启家长管理模式

4 使用时间提醒软件

他律最后还是应导向自律,教会孩子利用一些自我管理的手机软件,如“阳光自律”来控制自己

5 双手机制度

买手机前便约法三章,父母以身作则,晚上九点或十点之后,便只能使用便型手机。


整场讲座可谓干货满满,讲座结束后不少家长意犹未尽,结束后也围着罗老师请教孩子教育问题。



虽然讲座结束了,但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路还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文:蔡红杰

图: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