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时间: 2021-05-31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46【摘 要】微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产物,习案让翻转课堂得以实现,在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堂中合理使用微课,让孩子们自主学习;辅以习案导学,引导孩子们如何自学:认真观看微课,带着疑问进行教材和习案的阅读;任务驱动探索,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孩子们合作探究、体验过程;细化课堂任务,在分享与生生互动中深度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 习案导学 自主学习习惯
随着2020新冠疫情的到来,线上教学的广泛运用,微课已然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新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场景中,微课的使用还远没有形成正向效应,大部分老师还只是作为课堂可由可无的补充,因此形成了微课对孩子们的学习帮助不是很大错觉。究其原因我觉得是老师没有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要解决孩子怎么看?不能当做动画片来看,而是要带着问题,选择性地、针对性地观看微课,因此老师要制作微课配套习案,通过导学的形式让孩子们主动学习;其二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更扎实有效?看完微课,习案上要有检测,要有反思,要有任务的驱动;其三是怎样在课堂上深化学习?通过搭建汇报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分享与生生互动,在释疑解惑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在微课学习中,学会倾听;在习案导学,学会阅读
“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小朋友在老师刚准备提问的时候就已经高高将自己的小手举了起来;一些小朋友在老师问题刚说完,立刻就蹦蹦跳跳地举着手,甚至还挥一挥,引起老师的注意。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爱于表现的假象,孩子们可能连老师的问题都没有听清楚。倾听是学习最原始的形式,课堂上我们一定要把它当做一种习惯、一种学习的方式来培养。课前让孩子们观看微课进行预习,听觉的输入还有视觉图像的输入,效率比课堂上的听会更高效一些。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观看微课其实也是阅读,而教材阅读教材而对于习案导学来说,更要让孩子们会阅读。习案的目的是导学,遇到困难可以在学法导航中寻求帮助。数学教材的每一个章节的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是一篇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说明文。无论是要求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一般阅读,还是使用微课导学,都要引导学生将详细阅读和有针对性的阅读相结合,促使学生将被动视听和主动读思相结合,把握和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定义、概念、法则以及所学内容的条理顺序和逻辑关系等,力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学习方式有所转变。
微课的特点就是小而精,一个微课只能就教材的一两个知识点进行精炼讲解,学生在视听过程中不一定能够完全接收和消化,这就需要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和再次阅读教材内容来补充学习,完成初步感知和完整认知,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在使用微课进行导学前,我一般都会在前一节课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和习案,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初步了解和掌握,让学生带着在阅读材料中产生的问题去学习微课,效果会更好。如在《图形中的规律》习案中“预习检测”环节,就要求孩子们不仅仅写答案,并要思考判断的依据,还要学会反思“为什么”。
二、问题激发思考;任务驱动探究
微课主要是将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要点及发展过程提前录制成视频,根据不同的课型,孩子们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观看,大多数是以展示、陈述的形式出现,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汇报的时间。这样,教师将无从掌握学生建构知识的状况、学生的思维过程及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同时仅靠视听而没有自我思考的学习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在使用微课导学前后,要恰当地设计相关的问题,且使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性、目标性和思考价值,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如观看微课前可以问学生:预习时有没有遇到困难?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观看微课后可以问学生:看完后你学到了什么?(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
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打算怎样解决?(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途径,即通过师生的帮助来达成学习目标)还有没有其他疑问?(引导学生质疑)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看微课,带着问题去认真详细地阅读教材,然后带着问题去合作、去探究,再带着问题及讨论的结果去汇报,学生有了思考,学习便多了主动性,学习效果才会趋于预设的教学目标,而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三、在分享中碰撞,在互助中共同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仅仅靠大脑记住概念、定义、法则、定律等是行不通的,而要学习和掌握一节课的内容,仅凭几分钟的微课讲解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实践、验证、构建知识,学习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使用微课导学,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点拨、提醒,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期间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既是抛砖引玉,又是星星之火,终究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那么,这时的微课导学就要给学生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指导,既要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指出方向,又要给合作探究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例如,在执教北师教材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时,课前要求学生用牙签摆一摆(这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做到眼到心到,从发现、收集到观察了解,再到进一步学习,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之后通过小组分享,让孩子们经历不同的摆法找到不同的表达式,留足孩子思考和碰撞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猜想、验证。最后孩子们探索的结果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1+2n、3n-(n-1)、3+2(n-1)等等表达式都不在话下。
微课导学、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辅相成,使得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可以在合作交流中得以充分共享,更重要的孩子们经历了“动手实践——观察发现——猜想——验证”这样一个完整的思维历程。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辅以习案导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自主观看微课,读懂习案,发现疑难,主动思考与探究,主动分享与质疑,让孩子的学习更具有深度,更有效率。阅读、思考、和分享都是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构成部分。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只要我们每天带着问题去听、带着问题去看,带着问题去思考,如此循序渐进,就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微课导学下逐步学会倾听,学会阅读教材和习案,为学生的自主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育琨,田爱丽.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王瑞,李永波,王晓东,等. 移动自主学堂及其应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3] 王瑞. 信息化环境下移动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5(12).
文:陈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