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从“师”开始
时间: 2021-05-31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99摘 要:教师是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领航人,因此,教师要有个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的阅读素材,首先建立在教师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合理地设计出适合文本与学生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习惯 教师阅读问题设计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素养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PIRLS的研究成果:在“为了获得文学体验”和“获取和使用信息”两种阅读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四个阅读能力(关注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解释并整合知识的能力,评价内容和语言的能力)。结合我校阅读教学现状,每周我们有一节课的阅读分享时间保证,每月我们都会给孩子们下发共读书目等一些措施,但是实施以来,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素养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外部环境的营造是阅读素养提升的一个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对阅读的理解、重视和习惯的养成。根据《2013~2014中国人阅读指南报告》显示,中国人的平均读书数量不到10本。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应该从老师自身开始,人影响人。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要把阅读当做终身的习惯来培养,而对于老师而言,通常是要求孩子们这样做。自己呢?被很多人理解为理所当然的“不”。为人师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很多前人的哲学都能头头是道,就是不能付诸于行动。我们更可以理解孩子们总是不热爱阅读了。因此,要想孩子们喜欢阅读就需要有一个爱阅读的老师。
首先,教师要克服困难挤出时间进行阅读。老师的职业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需要为家庭腾挪的时间,几乎就谈不上阅读了。除了教科书、教辅书,他们可能不再看其他书籍,这是常见的事情。对于现在接受了大量外界信息的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教师们看书,要有一种“挤”的精神。读书如果成为一种习惯,要找出时间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很多人有随身带书的习惯,在不经意的等待时间里就可以翻上几页。习惯的力量也能让人觉得一天不看书就欠缺了什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属于书本的时间。而事实上,有些时候,没时间只是一个托辞,没有动力和毅力才是问题所在。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第二,教师看什么书要有所讲究,有所选择。
爱默生读书有三条实用准则: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喜欢的书。作为中小学教师,知识面宽一点,知识广博一点,不但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架构,也有利于展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科教师了解自然知识,理科教师积累人文知识,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比如魏书生,不但自己阅读,还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科技信息,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知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育观,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使教育面向未来。
第三,阅读与思考要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如果只是阅读,而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加入思考或者是实践,那么阅读并不能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增长起到有益的影响。阅读是一种输入,要让阅读的知识产生输出的动能,那就必须对它进行加工。很多人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或者写书评,这样的阅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动笔读书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它需要有一定的毅力才可以实现。教师阅读的价值主要在于对教学的贡献,而阅读对于教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补充甚至是改造。广博的知识与灵活的组织运用,能使一位教师成为课程的参与者,这样就不只是我们常说的“一桶水”,而是成为知识的溪流,源源不断地重组和更新教材中有限的知识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因此,要让你的孩子喜欢上阅读,首先你就得是一个具有阅读素养的老师。
参与阅读教学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纵观多次教研,在大家凝心聚力的情况下,对问题的设计多数都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在《邓小平爷爷植树》,我的任务一问题设计是这样的:
1.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 )
A 4月5日 B 3月12日 C 5月1日
2.这篇课文讲述的是 (时间) (谁)在 (地点) (干什么)的事。
3.把下面的内容按植树步骤排列好。
①移苗入坑 ②挑选树苗 ③挖好树坑 ④挥锹填土
陈校长听课后细心指导讲解,深受启发,课后我深思,不是没有动脑筋,不是不想设计出合适的问题,而是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问题,要么片面化,要么太过追求形式的东西。阅读问题的设计考究的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考究的是老师自身阅读能力。因此,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对于孩子们的课本、共读书目都需要建立在老师的充分阅读上。
构建了一个班级的完整的阅读体系之后,我们还需要在阅读问题设计上多花点功夫。问题的设计直接反映出阅读能力的层级。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博士祝新华提出“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该系统中能力元素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研究(PIRLS)、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等国际性的阅读评估是相配合的。以《灰雀》一课为例,设计体现阅读指向不同阅读能力的课堂问题设计。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首先就是要从获取收集信息为主,积累信心。
因此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多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如《“黑板”跑了》一课,可以先从“解题”开始:“黑板”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为什么会“跑”呢?然后以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细细品读课文,通过读、思、议,学生抓住了“来来往往”、“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聚精会神”、“原来”、等词句,深刻体会到安培思考问题的认真,使学生对“聚精会神”一词的理解深刻,从而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深入的理解。为主问题,让学生在问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可以以此类方法设计主问题的课文很多,如《“闪光的金子”》《晚上的“太阳”》《欢乐的泼水节》《会走路的树》《美丽的丹顶鹤》《小动物过冬》等。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阅读要注重兴趣开发,留白入手,丰富孩子想象。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留白的地方,这些留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常常可以激发学生用灵动的思维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如《彩色的梦》以“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为结尾,教师可以以此设计主问题“还可以画出什么样的梦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想象,训练说话。《揠苗助长》一课,可以以《第二年的种田人》为题让学生编一个小故事,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之,通过留白处主问题设计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通过想象补白,促进学生的语言生长。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课堂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要把阅读作为学生与生活环境的一种互动,开展班级阅读、学校阅读、亲子阅读等活动,促进亲子之间、生生之间的阅读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孩子阅读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希望在老师的影响下,孩子们能开启阅读智慧之旅;阅读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正确的阅读方法会让学生受用终生;作为师者,我们责无旁贷地得继续潜心研究,从自身养成阅读习惯开始。
怎样利用PIRLS理论来进行有效地教学,是我们老师正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怎样有效地设计问题,把握四个层次的度,比如:怎样从提取信息的层次设计有质量的任务,既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太复杂,既能体现它的含金量又能巧妙地把握基本……这运用恰如其分的教学机智是我接下来需要好好学习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董蓓菲.从PIRLS测验卷样本看国际阅读能力评估[J].小学语文,2010(3):63-64。
[2]张颖.国际阅读测试项目的设计思路及操作技术:兼谈其对中国阅读测试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2)。
[3]余连舟.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测试[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1)。
文:余海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