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半天计划 | 当萌娃遇上生态农业 !四年级学子解锁田园里的科学密码
时间: 2025-07-04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26“民以食为天”,作为生活在著名的农业大国中一员,我们深深的了解到粮食安全是一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大事。我们国家众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在为了我们的粮食生产不断的钻研探索一条安全、高效、环保的新型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为此,6月11日,公明中英文学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在硕博团队的专业指导下,走进光明欢乐田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微型生态农业体验实践”校外课,把课本里的生态农业知识,亲手“摸”成现实!这场融合硬核科研与趣味实践的校外课,藏着哪些让孩子尖叫的亮点?
此次活动以生态农业探索为核心,通过多维度实践与学习,让学生们在田园中触摸自然,在实践中领悟生态农业的奥秘。硕博团队导师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入手,研讨生态农业的评判标准,走进生态田园,现场不仅考察了各种充满生产智慧的生态农业模式,比如:充分利用阳光最大化光合作用的立体农业、共生互补的间种方式、高产增收无环境污染的鱼稻共生模式,还有高效环保节能的生态农业技术,比如:高效节能的喷灌技术、利用昆虫的视觉驱色特性设置的环保粘虫板等,生动阐述了生态农业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们构建起对生态农业的基础认知框架。
在农药残留检测环节,导师讲述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普通食品之间的区别,讲述了农药的类型,也讲述了农药化肥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学生们化身“小小检测员”,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使用科学仪器对生态田园中采集来的农作物样品进行检测。从样品采集到检测操作,每一个步骤学生们都认真对待。当看到检测结果显示欢乐田园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为合格,符合生态农业标准时,学生们兴奋不已,深刻认识到生态农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接着导师教大家如何减少和去除购买回来的果蔬农残的技巧,还教会了大家如何自制无污染的家用农药。
自足的生态循环系统。学生们动手实践-搭建鱼菜共生模型,并研究其运作原理,明白了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体会到大自然的精妙与神奇,感叹于人们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提高生态农业效益的农业生产智慧。
导师提倡不施暴虐的化肥,不洒贪婪的农药,让蚯蚓松土,蜜蜂授粉,让土地在自然的律动里生长出健康的农作物。在这里,我们将昆虫旅馆的搭建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融入实践。让学生们利用树枝、松果、竹筒等自然材料,亲手搭建起供昆虫栖息的“旅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了解到不同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昆虫数量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影响着地球上的绝大多数虫媒农作物的产量,警示着世界粮食安全遭到的威胁),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作用,纷纷表示要做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 时光静好 」
立体农业架——搭瓜棚活动现场热火朝天。师生们齐心协力,利用课程上所学到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将一根根支架固定、连接,搭建起立体的瓜棚结构。通过搭建瓜棚,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立体农业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优势,体会到农业生产中的智慧与创新。
- 学习好 能力强 素质优 -
此次“微型生态农业体验实践”校外课,将课堂搬到田园,让学生们走出书本,通过亲身实践与探索,全面了解生态农业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与实践能力,每个孩子的采集盒里都多了片带着虫洞的菜叶——那是生态农业最鲜活的勋章。这场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变成泥巴里游戏的实践课,让课本上的铅字化作了指尖的温度。正如带队老师所说:“当孩子亲手摸到会净化水质的生菜根,保护自然的种子就已经埋下。” 希望我们这一代在遵循自然这道古老契约的同时,能够传承前人的农业生产智慧,不掠夺宝贵的自然财富,不消耗珍稀的自然资源,让每一粒粮食,都带着阳光的芬芳和安全的标记,我们向大地致敬,与万物共生,向自然行礼!
美好活动
文稿:教导处
图片:校 办
排版:朱丽思
校对:朱丽思 程 俊 黄晓文
审核:朱丽思 廖义玲 刘海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