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假,灵魂的休整期
时间: 2021-10-22 作者:YHJ 阅读次数: 32作为老师,我们平日里经常处于“忙、茫、盲”的工作状态中,这是一个非常“耗电”的过程。所以在一个忙碌的学期过后,我们老师的身体和灵魂都处于“缺电”的状态,寒暑假的到来正好给予我们“充电”的机会。在假期里,把平日里没睡够的觉补一补,把没给予家人足够的关爱补一补,把未完成的旅行补一补。除此之外,身体得到满足后不要忘了等等落在后面的灵魂。一个学期的工作后,期间除了信息大量更迭,肯定有遇到新的教学和管理问题,这些情况都迫使我们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但平时忙碌的工作使我们很难再花精力或者静下心去研读教学论著。这似乎听起来像是我们给自己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但事实确实如此。很多人都羡慕教师有寒暑假,我也羡慕,有寒暑假真好。因为我可以把平时的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变成整块化时间的学习。灵魂“充电”完成后,我们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可以充满激情地迎接新的学期到来。
这个暑假,我认真完成了以下几本书的阅读:《微习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罗树庚《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以及参加了区里举办的中小学教师暑期研训。在此,我将分享这三本书和研训中出现的共同的主题,这也是暑假里我学到的最有感触和有意义的主题: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实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新鲜了,但是热度不减而且还特别重要。我们从大学里便开始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到上岗后的每一天,都在经历这个过程。但是对我来说,不同阶段的自己都有不同的成长目标,和不同的行动。状态好的时候能达成目标,但遇到不好的状态时,目标便形同虚设了,所以就会出现发展速度的不同。
教师为什么要不断成长?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更迭的速度远比我们学习的速度快的多,如果我们不学习,停滞不前,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又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师如何促进专业发展?
前面提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个因素就迫使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地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接下来我将分享那三本书里和研训中名师们提到的成长的具体做法。
一、 设定明确的目标或职业规划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儿,那你可能哪儿也去不了
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列夫·托尔斯泰说:“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我注意到,每开学前的教职工大会,校长都会给我们解读学校规划,里面包括学校的长期的未来发展规划、中期的三年发展规划以及短期的学年计划,并把文档发至老师们手上研读,校长的解读和自己的研读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要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有了明确的规划,学校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种活动,并不断调整行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对于个人,清晰的目标也同样重要。不论处于哪个行业,有无目标都能使人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研训中,罗湖外语初中学校的优秀老师江秋华讲述了她的专业成长之路,从走上讲台后的每个阶段她都给自己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正是因为这一个个目标的达成造就了她现在拥有的那些成就。成功的道路都是由一个个清晰的目标铺设而成的。
罗树庚老师在他的书中提了一个例子:张玉栋,一个80后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几年的努力下揽下全国各种教学类比赛的荣誉,成长速度远远超过同龄教师。他说:“假如我没有在工作之前定下一个极其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一个坚定不可动摇的人生目标,我不可能成长那么快。目标除了让我集中精力、一往无前、自己逼自己、充分挖掘潜能外,还让我能够忍耐、坚持,独自默默努力。我不放弃自己,我要每天都进步,我不管别人怎么样,我有目标要去实现。”
教师作为“读书人”和“教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
二、 始于读---读书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杨绛先生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的第37个建议:向初到学校工作的教师提一些建议中提到不管青年时期的工作多么紧张不懈,总要找出时间来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教育智慧。而积累的主要方式除了实践,就是阅读了。他建议我们每月都要购买三种书籍:1、关于自己所教的基础知识的科学书籍;2、关于作为青年楷模的人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和男女青少年的心灵的书籍。不断补充这几方面的知识,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更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的授课内容,我们才能做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罗树庚老师在他书里说到: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
对于读书,我除了要求自己尽量多阅读,也在努力给我儿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和爱好。我去网上搜索各种经典的绘本信息,也跟宝妈们交流,买好书架,尽量创造一个适宜的阅读氛围。为了激励自己能坚持每天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我还买了年计划打卡表,从目前我们的行动以及阅读效果来看,这是一个很棒的计划,孩子已经完全把绘本阅读当成了他每日生活的一部分。
三、 发于思---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条关于写教育日记的建议,罗树庚老师建议我们每天坚持写作500字,《微习惯》建议我们每日写作50字,研训中也有老师给予了我们写作的建议。
教育日记的形式不需要多正式,更像是一种随笔,在某个教育事件后或者阅读某篇文章后马上记录自己的所观所感,这是对教育问题的一种思考与反思。长此以往的记录,这就是成了我们宝贵的财富,对往后处理同类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的工作虽然繁忙,但千万不要让它变成了日复一日的机械活动,我们要做善于思考和反思,把工作当作学问来研究的老师。
四、成于行---行动
前面说了那么多,但能否落实实处,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接下来我将结合《微习惯》和自身经验,让你相信,每天坚持做到以上事情不是难事。
微习惯是非要微小的积极行动,虽然需要我们每天迫使自己去完成,但是因为它微小到不可能失败,所以不会给我们造成负担,比如每天读一页书、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做两件好事……微习惯策略就是让我们运用少量意志力迫使自己去做一件事。此策略可以使我们有巨大的收获。在我们完成微目标后,我们很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微目标的轻易实现,自带强大的螺旋状激励机制,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减轻内心的抵触。
如果认真阅读我前面所写的文字,此时的你是否有想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的冲动?如果有,那说明我激发了你学习的动力。但是“激发动力”策略告诉我们,靠动力去坚持做一件事是不可靠的。动力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受某个刺激而产生的,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更会随时间而消退。
以我为例,去年暑假我在一个英语学习APP上买了一年的课程,课程开始后的半个月里,我几乎可以保证一到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长,之后慢慢缩减到半个到一个小时,半年后我开始出现了“缺卡”的情况,在之后这种情况的出现次数更多了。这就是热情递减,学习动力削减的表现。但我依旧完成了一年的打卡,靠的是意志力。
在有严格计划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强大的执行动力,依靠意志力也是可以顺利完成的。而微习惯的养成只需要少量的意志力。接下来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阅读2页文字,写作50个字。
在我阅读完这些书后我就开始行动了,按照我以往的习惯,我买了计划表,记录自己每天的行动。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可以保证长久的坚持,大家也可以试试。
1.01和0.99虽然只差0.2,但是各自的365次方却相差甚大。积跬步以至千里,积怠惰以至深渊。积沙可成塔,水滴可穿石,让我们将学习的微习惯变成生活的一种常态,遇见更好的自己!
共勉!
文:黄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