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本质》有感
时间: 2021-10-25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5暑期,从学校推荐的阅读书单里选了一本名为《教育的本质》的书。当时在浏览书单时,是被书名所吸引的,后来在网上买书时,看到这了本书的详细简介,颇感兴趣。作为一名老师,也作为家长,我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道”的层面是相通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就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拿到手后,好奇心驱使着我翻阅了起来。在阅读过程中,能愈发地感知到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在书中,陈钱林校长对教育本质的探索,结合自己的过往从教工作经历和育儿经验,娓娓道来,将冷冰冰的理论简化为朴素的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能让人学以致用。这本书一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本质的探索。第二部分是教学本质的探索。第三部分是家庭教育的本质,第四部分是对专业成长的思考。书中提到的这几部分,均跟我们的日常教学和家庭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人读来非常地亲切,而且干货满满。看完这本书后,对我的触动颇深,启示有以下几点。
启示之一: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长。
陈钱林校长认为,教育要关注核心素养,而人格是核心素养的核心,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长。”书中提到了陈钱林校长原创的“健全人格”坐标图:横坐标为人格基础,包括自然属性的健康,社会属性的魅力。成功,精神属性的智慧、幸福;纵坐标为独立人格。那应如何培育健全人格呢?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1.自然属性角度,要追求健康生活;2.社会属性角度,要追求成功、美丽;3、精神属性角度,要引领精神成长;4、独立人格角度,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作为老师,我们要多听听孩子的内心的声音和想法。比如可以多问问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及评价机制等。作为家长,多倾听孩子的表达,虽然稚嫩,但却是他们的心之所向。我们要敢于放手,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主见。我相信,只用用心并得法,孩子的健全人格,犹如柳树上的嫩芽,经春风吹拂、春雨滋润,会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冒出来。
启示之二: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想起之前看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一位老教师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听课的人问她花了多长时间备课,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时间来备课的。”用终身时间来备课,课堂想不精彩都难。
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学会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课堂不必追求热闹,重在学生收获多少。这是我上学期上了一节公开课后最深的体验。以往可能会觉得老师讲得越多,课堂气氛越热闹越好,但后面发现课堂教学应该是朴实的、理性的,是师生互动的,是学生学而有所得的。而且课堂教学,老师需要精讲,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消化,如当堂训练,小组合作学习,自我评价与反思等。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仅仅将目标定位在关注尖子生,对后进生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中能学有所得。最后,我们要学会放手,引导孩子课外自学。正如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就是自学。孩子自学,先要培养习惯,比如,自理习惯、自主阅读习惯、自主探究习惯、时间管理习惯等。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自学习惯好的孩子,多表扬,多让这些孩子介绍经验。在自学的方法上,可以提倡拓展学习、探究学习、超前学习。根据学科的不同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自学方式。如:语文居家自学,重听说读写;数学自学,适合超前学习;英语自学,既可拓展学习也可超前学习等等。
启示之三: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先,重自律、自学、自立。
家庭教育这一章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章节之一。陈钱林校长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将一对龙凤胎双双送入世界名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家庭教育经验。他认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先,重自律,自学,自立。”自律主要是习惯培养;自学可从婴幼期就开始培养,而自立,则是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书中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数不胜数,如“家庭教育,也是父亲的重要事业。”“孩子的教育,自立是最核心的要素。从自立入手,让孩子轻轻松松自学,也可以走上精英之路。”“志向比智力更重要”“多读书多看报,少追分数多聊聊”“决定孩子命运的自主选择权,怎么给?”“怎么把遇到的挫折变成成长的机会?”“简单说教孩子烦,有情有境笑开颜”等,这些精彩的内容让我在阅读中获益良多,对我的育儿之路有了一定的引领。作为一个3岁半孩子的妈妈,在育儿的道路上也是边走边学习,我希望自己能跟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启示之四:好教师要与孩子共成长,修人品、善学习。
陈钱林校长从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详细地阐释了教师与专业成长。书中提到“师德是专业成长的前提,志向、自学、个性化帮助是专业成长的动力,理念引领是成为名师的路径。”师德,最核心的就是爱。
作为师德核心的爱,到底要爱什么?我觉得首先应是爱学生,即要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居所,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其次,爱学习。正如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说“教师要给人一桶水,自己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通过学习使自己拥有一眼活的泉水。”第三,爱学习。教育是科学,作为老师,要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教育也是艺术,教师要努力追求自己的教育风格、教学风格。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一靠志向,二靠自学,三靠个性化帮助。没有追求,被动学习,不可能有专业成长;个性化帮助,既靠适合成长的土壤,也需自身努力。如果是新教师,学习的重点是常识性的知识与技能,此外还需要共性的培训。新教师要快速地专业成长,还得靠所在学校形成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特别是要靠自学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特别需要个性化的示范与点拨。善于学习身边名师的经验,新教师就会快速达到规范要求,然后再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技巧。而成熟教师发展到名师,首先需要“志向”的激励。如果缺乏志向,就不会有内驱力。同时,专业成长对自学的要求更高。自学的重点,主要为学科素养、教学技巧。对于个性化帮助,陈校长以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了分析。通过横向等级与纵向指标,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规划,学校会尽可能地将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老师。在个人发展规划引领专业成长时,选择什么得加强,也选择什么得放弃,这样,教师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专业成长的关键点上。日积月累,蓦然回首,会发现自己已经成长了。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不会教书不会育人的是庸师,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是教书匠,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形成自己独特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的‘工程师’,为教育家型教师。”
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既要着重学习学科素养,教学技巧,也要具备理念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设计怎么做之外,还要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思考多了,理念意识就可能会有质的飞跃。学海无涯,希望自己能做一名善总结,勤思考,常反省的老师,也能做一名自立,自律,自学型的妈妈。
作者: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