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读后感
时间: 2021-10-22 作者:YHJ 阅读次数: 94摘要:陈钱林校长说“我们的教育,正越来越演变成竞技。”是的,举国上下,普遍存在的题海战术,频繁考试而造成的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应试教育对学生、家庭与社会造成的普通焦虑,无不因背离教育的本质而生。陈钱林说:“前面没路了,正是转方向的时候。” 陈钱林校长认为,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坚守教育的本质,这是教育的原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长”;“教育应该关注人,教育应该是心灵的触动,人格的培育,精神的成长。而健全的人格,是教育所应追求的最核心的素养”。
关键词:教育的本质、自立、自主、自学
从大学选择英语专业开始我就坚定了做一名人民教师,希望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教育领域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在教师五年的教育生涯里面,碰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的环境,同时内心也会反问自己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通过教育我们老师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这些问题一直都是盘桓在我的心里。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到,“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都是对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观点都是强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启发。
2021年暑假期间有幸阅读了《教育的本质》一书。作为一名教书多年的英语老师,我也实在很是困惑,究竟该怎样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的作者是全国知名校长、牛爸陈钱林。他出版专著三种,主编教育丛书近30本。其中有一本入选2015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被称为“朴素而有思想”。作为校长,他一路凯歌,从县城到市区到省城,从长三角地区到珠三角地区。是长三角第七届最具影响力校长,作为父亲,他将自己的龙凤胎儿女培养成世界名校博士。这本书共分三部分,侧重点分别是:
第一部分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长。
第二部分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重自学。
第三部分,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先,重自律、自学、自立。
第四部分好教师要与孩子共成长,修人品,善学习。
所以,这本书既是教师培训教材,也是写给教师父母的教育经典。
最称职的家长,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不只是特长的培育者,而应该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呵护者,是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只要家教得法,从幼儿期开始培养自律习惯。在学龄期培养自学能力,让孩子实现自立。孩子的人生就一定会更精彩。的确,正如陈钱林所他提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学和自立能力。
一、自律是孩子发展的自我保障。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选择都必须由自己来走,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就是在树立孩子的责任心。
歌德曾说过:“谁要是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一个不能控制自我的人是可悲又可怜的,也注定不能获得成功。
张艺谋导演曾韬光养晦,在别人浑浑噩噩度日时,苦练了七年的摄影技术,恢复高考后,他凭借这个技术考入大学,从此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成功和对于自我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孩子长大的过程,会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干扰,如果不够自律,很可能就会迷失了方向,误入歧途或走了弯路。只有明确目标,严于律己,才能聚精会神攻坚克难,抵达理想的彼岸。当然,自律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作者劝诫做父母的不要凡事包办代替,要掌握“扶”和“放”的度,明确“放”是最终目的。作者根据孩子出现的问题设立家规,培养孩子的自省习惯,用志向教育激励孩子树立远大理想,自我管理,增强自律意识。
二、自学能力越早越好
作者建议从婴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让孩子在“玩中学”,鼓励孩子不断提问。中学期间,他曾让儿子跳级,不写作业,女儿上午上课,下午自学,为孩子争取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两个孩子对学习有浓厚兴趣,不遗余力地自学课程,儿子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获得去美国名校以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的机会。女儿考上南科大教改实验班。也收到三所世界名校以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的录取通知书。
作者认为不同的阶段,自学的重点也不同,以英语自学为例,小学中低段重在听说读写的拓展学习。要多听多写,增加训练量,养成记单词的好习惯。鼓励孩子提早阅读,大胆尝试英文写作。小学高段和初中学拓展学习,甚至超前学习。加强听说读写的拓展学习,借助教材等资源超前学习。只要制定了劳逸结合的时间表,孩子的英语学习效率就会提升,
孩子学习在课堂上学的是方法,但重点在课外的自学。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就是自学。孩子自学先要培养习惯,再研究学习方法。自学习惯要从小学一年级抓起,比如自理习惯,自主阅读习惯,自主探究习惯,时间管理习惯。自学的方法,倡导拓展学习,探究学习,超前学习。随着孩子掌握学习方法,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好习惯,就会迸发无穷的潜能。
作者激发孩子兴趣的做法有:一是志向激励,只要孩子心中有梦,就会有学习的毅力。二是评价激励,及时对孩子的努力表现出赏识,增强孩子的动力。三是成功激励他孩子不断进步时就会获得成就感。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教育会抹杀一些孩子的创造力,有能力的父母要创设机会给孩子适合的教育,但舍弃或部分舍弃学校教育的做法,可能也只有很少部分的人敢于去尝试,因为代价实在太大,作者成功了,培养的孩子成绩好,性格好,情商高,关键还是自律和自学为前提的铺垫做得好,家长的教育指导和服务跟得上,不然,盲目效仿可能适得其反。
三、自立是最核心的要素。
作者的家庭理念很民主,通常采用商量的口气跟孩子讨论事情,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并因势利导,比如,孩子出生后,三年没开电视,后来爷爷奶奶来后看电视,孩子偷偷看,作者就让他们选择,爷爷奶奶在家我们可以吃现成饭,可是你们要长期看电视,他们只能回老家,你们选择。孩子们当然选择不看电视了。自立意识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比如老师不知道作业有的做,有的不做是半自主。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做,是全自主。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做,然后增加一点是加自助。作者在做校长期间,围绕健全人格开展各种尝试。旨在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己意识和自立能力。
自立,自学,自立。其中的“自”是独立人格;自律的习惯,自学的能力,自立的志向、精神面貌是人格基础。引导孩子精神成长,培育独立人格是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独立人格角度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独立的“江湖”。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育孩子要听话懂事。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唯唯诺诺,只知道埋头学习,到了高考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连高考志愿都的父母代劳。
这些都需要给我们一个警醒,作为教师,在学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让孩子堂堂正正做人,有自己的主见。作为家长,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尽管孩子的成长要有大人帮扶,但仅仅是帮扶而已,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孩子的自主权。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个性化学习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表达了一个伟大的理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这一理想,激发了一代代从教者,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传授知识的道义热情。 然而,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证明,受教育者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教师传授,学生忆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知、情、意全面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是接受教师传授,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基于对学生精神成长与健全人格培育的追求,作者对教学规律有着准确的把握,有着独特的实践。他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最高明的学习是自学”。作者的教学思想,体现了现代心理学与脑科学的成果,并凝炼成了实现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等极富操作性的经验。 他强调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主角。在课程实施方面,教师具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对课程的认识,决定了一位教师能否成为名师。” 作者认为:“评价教师好不好,要看他是否具有课程整合力”。教师要引导不同的孩子设计自学方案,给予个性化点拔。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个性化学习。” 其次,作者重视有效教学的课堂建构。作者从四个维度提出了课堂建构的要求:一要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二要加强当堂训练: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四要引导课外自学。这四个维度的要求,有道的层面的规定性,即教学必须将教书育人辩证地结合起来;也有术的层面的操作性,即重视当堂训练,释疑解惑,学习问题的即时解决;同时,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引导学生自学。
文:高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