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时间: 2021-10-25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26对教师心理素质研究涉及到对教师角色的分析,教师是以教书为生的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因此,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优秀的教学能力,优良的意志品质,美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榜样。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影响作用。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储备,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及逻辑性等特殊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的正相关。教师的这些能力强,学生的成绩好;反之则学生的成绩差。而且,教师的这些特点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因此,教师因具备良好的的心理品质。
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乐观、开朗、自信的情感品质一方面可以让教师的情绪得到稳定发挥,有利于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被老师这些良好的情感品质所感染,对学生的心境的塑造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与同学交往。教师自身对教学、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受到鼓舞和鼓励,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迎接挑战。这不仅对学生在学习上是一种鼓励,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乃至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的美好情感品质,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工作,还让教师在教学事业上有所创造和成就。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对学生的美好心灵开启有重要作用。教师对教学认真备课,认真了解学生学情,有爱心耐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困难的克服,对知识的探索都能感染学生,增加学生的理智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良好情感品质对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有成就感,充满自信走上讲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如果把教师职业当成混日子的,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终以失败告终。教师应具备浓厚的职业兴趣,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班级,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优良的个性品质不仅使教师具有人格感染力,还是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快乐源泉。
良好的个性品质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学生受教育就会感到教师出于无奈,言不由衷,自欺欺人,说服力不强,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表现、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
其次,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要求教师具有情绪稳定、热爱事业、勤于学习、待人亲切、诚实公正、不怕困难等。人的性格一方面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另一方面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制约而成。教师的性格正是作为一种后天因素影响着学生,教师也应健全自身的人格感染学生,教师的健全人格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
教师的兴趣爱好广泛,并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那么这种吸引力对学生会大大提高,学生会更加敬佩老师,更加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师生之间的沟通就更加容易。我自己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同时严厉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但在课余会跟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一起做广播体操,一起跑操,在体育运动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越来越愿意同我一起,有些教育可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达到教育效果。学生与教师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认知品质
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记忆力、灵活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激励。研究表明:当学生把他们的教师看作富有同情心时,课堂内学生之间更能分享喜爱和感情。教师的敏锐观察力是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与个性特征,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起到良好的作用。还有研究表明,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若两者协调好,教学效果会因此提高。
教师清晰的记忆力主要表现在对教材、学生活动及学生反映情况等几方面。教师备课要充分,对教材要熟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设计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教师在任教一个新班面前,能做到快速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说出学生的爱好、特征,学生会认为是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教师组织一些班集体活动,如:班会、爱心义卖、班级达人秀,增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对教师产生亲切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提高了老师的威望,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师的思维要具备灵活性,要有教育机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具有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的儿童。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要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关心学生,对学生有耐心,特别是后进生。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关注到较活跃的学生,而一些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往往会忽视,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回答不好也需鼓励学生,查漏补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出现突发情况,如学生的想法很新颖,为教学的进展打开了思路,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发散思维。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的突发情况,利用灵活的思维为课堂教学点睛,根据学生不断反馈的信息灵活调整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师的言行及教学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学生,那么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得体,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一切困难,需要教师有一定优良的意志品质。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顺利有效进行教育教学的保证,也影响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和锻炼。教师意志的果断性和意志的自制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具有百折不挠,克服困难,不怕困难的,遇到问题能当机立断,及时行动,毫不动摇,不退缩的良好意志品质。教师还应在教育中克服烦躁、失望等不良情绪,冷静地分析原因,不遗余力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教师还要有自信心与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定态度。自信心和坚定的态度本身就具有教育影响(表率)作用,可以增强学生信心,稳定学生情绪,提起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师在现实环境中,如何处理个人、社会、集体的关系;对劳动、工作所抱的态度;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都涉及个人的性格特点。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善于交际,富于同情心,为人正直,待人诚实,对待工作积极热情,富有朝气和同情心。对待教学要勤于钻研,认真工作,细致耐心。教师还要保持谦虚,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懒惰马虎、粗心,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总之,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该时时反思:我的言行规范吗?今天的课堂效率如何?当天的工作表现怎样?反思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加以改正。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表率,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文:彭碧燕